網頁

12月 10, 2012

DRP

寫著第2次DRP report, 在電腦前斷斷續續的走開坐下, 這次比上一次更吃力, 當你越清楚一樣東西時你就越不敢下筆,因為你再不可亂打一堆字出來, 現在真是句句諸機...離交report還有十多天, 壓力比上次更大...老實說, 用DRP的壓力和有完沒完的狀態真的令人時常都很鬱悶...對其他東西不敢提起勁和心機, 怕會影響這個大事...現在拉開對住書本的視線, 突然想起DRP的過程中很多有趣畫面... 回頭看, 在讀書上我也是個很幸運的人, 又遇上一個好老師, 一位超愛美和有智慧的老師

導我讀了第2本Elspeth Probyn的書、教我閱讀的方法、教我如何寫好完整的結構、rephrase我說得不清楚的話、鼓勵我分析自己的感覺、鼓勵我去寫我不習慣的文體、打開我affect的視角、更正我對理論上的誤解、自己改meeting時間然後知會他、我記錯meeting time但照見、一張紙也沒有
去找他consult、敲門說有沒有空可否聊聊天、meeting中途我說要錄音、錄音時刻意用英文去narrate重要的東西、要我"世顧地"建立自己的文化資本、推薦他的學生給其他教授認識、見我整晚沒睡就拉我去喝咖啡、見面第一句問他最近如何....


種種在office見面的畫面, 總是令人回味, 跟他學習最有趣的地方是緊張的進入他office卻輕鬆和滿載的離開繼續DRP的路...



第一次去office找這位老師, 因為不確定erni讀得對不對, 於是只叫佢john..有一次, 看完the ghost of Rwanda之後悶悶不樂, 找他聊種族的問題時我竟然兩眼通紅....DRP之後, 



記得在台灣的社會學研究所中, 有位陸生問一個老教授這麼多理論和思想, 那我們該如何去選擇?這條問題,我也想過....有時, 人生的經驗不可能盡是理性可控制的, 就如阿john說「我們現在談的是possibilities, 不是causal relation」:)

12月 09, 2012

生活半年就可以分裂出一個台灣人

在台灣生活了半年, 面對回到香港的落差, 開玩笑地我卻發覺自己精神上分裂了一個台灣人出來, 開始用台灣人的視角看待香港的事, 而或說以台灣的經驗作為一面對照香港社會的鏡子。為什麼會這樣的呢? 我想不是因為我很喜歡台灣這個原因, 而是我在那裡生活過(不是旅行)而產生的歸屬感。人的歸屬感是件很奇妙的東西, 相比起在優劣生活條件的選擇, 它更取決於一個人生活過的經驗和產生過的感覺。所以, 可以的話, 我想我應該去多些地方生活一下, 我們在資訊上和知識上都不太缺乏, 可是, 生活經驗卻很貧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