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7月 22, 2012

Batman Rise的一點「反抗」解讀

Batman這個符號要保持神秘, 才能「公有化」吧

看了Batman: The Dark Knight Rises,雖然很可惜已沒有了小醜這個能玩弄人性的角色,但 Batman系列的電影還是比一般的美國英雄片好看和有深度,不是一味用靠力量就能獲利榮耀和正義的光環,而是能帶觀眾到一個不是非黑即白、較為模糊和開放的平台來探討一些我們不以為然的問題。在這集中,我想串連一下劇中的革命的方式、Robin的如果踏上俠客之路和Batman這個符號的開放性來帶出那一絲絲要反抗原有社會秩序的衝動。


一場流場式的革命
反派一直號召和動員處於經濟下層或邊緣的市民(如勞工、無家者)來製造一場革命,劇中同時也突顯出高譚市的有錢人是過著極盡奢華。去想像革命,不得不承認革命之路是需要破壞一些東西才能建立新的秩序,可是絕對不是劇中反派只強調嗜血地破壞和殺生,建立民粹法庭來批鬥原先掌握權力的人(目的來讓一般人能感受到他們就是Judgment的主體),用威脅生命的方式來迫人接受統治等。這種方式雖然停頓了資本主義的運作,可是卻沒有有效地將失序的社會由反思中產生新的社會秩序。雖然這的確是擊潰了原先充滿缺憾的法治制度,可是一場只有破壞的「革命」只會讓社會陷入一個類似原始社會時武力爭奪的狀態,人們不起來反抗這狀態不是因為認同,只是恐懼受到生命的威脅,所謂的由市民當家作主卻只是一場流氓式反動,只是用上另一種弱勢社群的製作方式,根本扯不是任何自由和公平。所以,反派並沒有開放社會的權力,反而是另一種以武力來統治的社會模式。以革命之名來進行獨裁,歷史上大有人在,可是更巧合且心寒的是,一個個曾被推翻的制度都大有人順從。


Batman的公有化
為什麼 Batman 要帶mask,除了要保護所愛的人免受傷害的風險,更重要的原因是它確保 Batman 這個符號的開放性,大抵是因為 Wayne認為高譚市這個地方應該是大家也可以來保護的,也有負責來保護的。讓匿名的 Batman 開放給市民, 這樣大家就可利用 Batman 這個符號來跳出那些我們受各種制度限制的社會角色, 以一個遊走在制度內外、正邪難分的符號來實踐制度不會提供的正義。可以說, Batman 這個符號有兩種公有化的可能,一是作為一種制度外的「公共服務「來保護大家,二是讓大家使用這個身份來伸張正義。Robin這個角色的轉化大概是這樣了,蒙面後,就是另一個Batman。當然, Batman 除了對制度是個威脅外,它對生活在一個有黑暗一面的城市的市民來說,都算是一種能得到的希望。


Robin的轉化
除了 Batman 如何在地獄中重生的主軸外,戲裡很多角色也很有張力,不過最精彩的都算是Robin的轉化,尤其是是他的警察身份,更能突顯出探長一再強調「制度是行使正義的枷鎖」這句話。想追求正義的他,先在身處在警察制度中看到整個警察系統的自私與無所作為,在失序中脫離警察的身份來密謀反攻,再到踏上Batman後塵,這個角色要鼓動的,其實是我們這種觀眾。尤其是現在的香港,我們更要認清法律/制度有時候會是行使正義的「枷鎖」這句話,才不至於任由被當權者靠著制度來宰制,也看不到有時反抗制度的人可能是Batman。一句到尾,我們都缺乏動力去想想如何否定甚至「破壞」我們認為有問題的法條與體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