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1月 30, 2012

《嶺南人》與本地和內地同學談學生會的困局--防範中共的滲透與「保護」內地 生上庄的權利

與本地和內地同學談學生會的困局--防範中共的滲透與「保護」內地生上庄的權利

撰文:梁仕池

相信同學們偶然走過民主牆時,仍會看到有關於本年度(2011-12)嶺南候選幹事會「燎聲」的爭論的文章和新聞報導,當中包括幹事會候選會長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一事、內地生不等於共產黨等。事隔兩個多月,仍使人想起諮詢日完結後的「不歡而散」。雖然,本地和內地的同學在日常相處中相當融洽,但是「不歡而散」的原因是恐怕不再見本地與內地的同學組成一支候選庄,去參選學生會的幹事會與編委會選舉。既然大家都是學生會會員的一份子,如果不能實踐參與確是可惜。

本文嘗試去提出一個我們──本地生和內地生面對著且待梳理的困局。首先,讓本地和內地的同學理解在香港獨特的社會環境中,學生會的社會角色如何變成帶有政治味道,及如以關心和參與社會會與「反共」、「反建制」有關。其次,受官方監察的內地生身份如何限制他們在學生會的選舉這等公眾場合的發言,更重要的我們卻無視這種身份上的差異,使內地同學不能享有他們應有的權利。最後,本地和內地的同學應如何面對這個問題。

追求公義的社會角色

大學生作為社會的知識份子,是社會的良心。為社會貢獻的不單單是專業知識,更是對社會公義的維護。大學學生會的價值不僅限於提供福利、服務及幫助會員,更重要的是團結學生會會員,共同實踐社會責任。一直以來,大學學生會都堅守自由、民主等普世價值,捍衛社會上的公義及道德,對於一些大是大非的議題,例如平反六四及爭取民主普選等,都有著不可退讓的立場。
在香港,每年的大學學生會候選幹事會和候選編委會的諮詢日環節中,除了政網上校務和福利問題,會眾一定會要求候選委員和候選庄的說出對一些社會議題的立場和價值觀,他們的提問通常涉及「如何看中共的一黨專政?」、「會否支持平反六四?」、「怎樣搞學生運動?」、「如何帶領同學關心社會?」等領域,為了更完整地確定這支未來會代表學校的中央庄的價值觀,還會質問其在「教育政策」、「民主」、「性別」、「環保」、「勞工」等與個人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範疇的看法,會眾有時還會建議更完善地組織相關的活動。要知道,諮詢日對候選庄來說最大的作用就是了解他們所服務和所代表的同學的意見,然後再修改其來年的年度計劃書。由於可見,我們期望學生會除了要在校內舉辦活動,代表同學們與校方在校政上交涉,同時,我們更期望它能作為「社會良心」,在大是大非的社會政治議題上代表同學去發聲和行動。可是,這個「社會良心」不單需要同學們謹慎看待手上的一票,更要緊的是了解和寄望學生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角色,承載著怎樣的價值。

這個爭取公義的社會角色與香港的社會環境有著莫大的關係,這是為什麼學生會的抗爭行動被人視為帶有「反政府」和「反共」的味道。由於香港的言論自由較內地開放,市民在法律的保障下有權利透過意見書、遊行、示威、抗議等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社會或政府的意見,再加上本地實在有不少具爭議性的社會議題和政治結構,以及政府的漠視民意的詬病,結果政府難以避免成為主要被抗議的對象,例如還未落實雙普選(立法會及行政長官選舉),負責制定政策的政府就被視之為剝奪港人的公民權利,製造不平等的社會政策結構;干預「港人治港」,中央政府就是操弄香港政制發展阻礙落實雙普選的主要原因。除了社會結構,也有其特殊的歷史因素,由於香港是個移民社會,所以大部分香港人從來視自己為中華民族一分子,兩地血濃於水,對於國內的災難及社會問題都很關心,例如反對內地的維權人士被政府無理定罪,和經已二十二周年的維園六四晚會,都顯示港人對內地政府的行為有一定程度上的不滿。所以,學生會在學生運動上的「反政府」和「反共」態度,是與本地的社會政治結構和特殊的歷史有關。以下是過去一年學界(由不同的學生會或是組成的專上學生聯會策劃)參與過的社會議題,當中的抗爭形式包括建議書、聲明書、遊行示威、論壇等。
學界在2011年度參與的一部分社會議題
(相關議題的聲明及立場可參考專上學生聯會的網站http://www.hkfs.org.hk/hk)
港大八一八事件: 反對大學行政治獻媚,捍衛大學自主
反對國民教育成為中小學課程
廿二周年六四絕食行動

反對中港擴建核電廠
譴責中共拘禁艾未未、趙連海
立即釋放所有良心犯及推行政治改革
五一工權大遊行:
抗擊官商霸權    捍衛尊嚴生活

溫州市動車事故:要求港區人大代表范徐麗泰在人大常委會建議成立特別委員會調查事件,得出較公正及獨立的調查

譴責警方政治打壓
聲援廣東陸豐烏坎村民的民主抗爭


支持外籍家庭傭工爭取居港權



筆者希望本地和內地的同學都會了解為何學生會總帶著政治意味,甚至表現得「反建制」、「反共」,雖然這種學生會的社會角色不是必然,但在本地的社會結構和歷史原因下,這是一顆很重要的「社會良心」。

  回看嶺南上次的候選幹事會的諮詢日,以上的原因能讓內地同學了解為何本地學生,甚至媒體對懷疑「共產黨滲透」會有如此大的反應。其實同學不會絕對地抗拒有中國共產黨員身份的同學加入學生會,是次事件之所以變得那麼嚴重,是因為該名候選幹事會會長刻意隱瞞其黨員身份,於是大家很自然就對此事解讀為「滲透」;而巧合地,該名候選幹事會會長在諮詢會中被會眾質問時竟爆出有匿名電話叫他「繼續選學生會,還有找機會修章」一事,令在場會眾嘩然,更為翌日的頭條新聞。

因此,筆者希望同學們明白,本地學生會對「共產黨滲透」是非常敏感和加以提防的,甚至有些同學的的表現看似有點「恐共」。可是,這絕不代表學生會的選舉不歡迎內地的同學或有共產黨黨籍的朋友。請本地和內地的同學以一個開放的態度面對這個問題,而不應一開始就憤青來憤青去的互扣帽子,這只會中斷我們可以互相溝通的機會。

內地生的身份限制

  再者,其實我們都知道,當內地生要在公開場合,如候選幹事會諮詢日中評價國共產黨和敏感的政治事件時,我們都能預期到他們的回應定會以保守和迴避的態度來回應。

  在諮詢大會上,有會眾向一眾候選幹事提出「中國共產黨是否一黨專政?」這條問題時,本地同學很容易就可以答「是」,然後給一些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原因;可是,內地的同學們卻急急地用手機上網查看,然後清楚說出官方的答案,也有同學尷尬地「不予回應」。這些有可能批評中共的問題,對內地同學在公開的問答大會中,無論是贊成抑或反對都不會有好下場。對此,我們應要知道當內地的同學要香港的大學進修,他們的行為就會受中聯辦(全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監控。我們也聽聞內地的同學說他們不能參與任何政治的活動,最明顯的就是不能參與任何有關六四的活動。所以,內地同學的答案,我們都猜到八九成。我們歇斯底里的在公眾場合質問他們一些政治敏感的問題,但是那些回應真的是他們的真心見解嗎?而我們又是否把他們推到一個危險的位置上?

了解差異

  縱使大家都身處在香港這個言論較為自由的地方,但對於受中聯辦的監控的內地同學,在公眾場合發言絕不是一件他們能「安全地」暢所欲言的事。當我們歇斯底里地質問對他們的身份敏感非常政治立場,他們說出的答案真是他們所想的嗎?當我們不理會或忽視這種身份上的差異,這種一視同仁的諮詢方法又能否令大家得到公平的對待?就如當我們要求男女平等時,我們不是去強迫女性要和男性表現一致,而是去體諒女性與男性在身體上的差異,如女性的有薪產假就是其中一個作用去拉近男女在職場競爭的條件。

  這種「差異」的想像,不是去要求一樣的待遇,而是去思考:如何讓不同的人能有效地實踐他們的的權利和才能。在學生會委員的參與權一事上,由於香港獨特的政治環境和歷史因素,使學生會的社會角色偏向「反建制」和「反共」。相信很多朋友也有過這樣的經驗,和內地同學私底下談中國的社會政治問題,他們對中共的批評來得比我們更恨更具體,因為生活在一個獨裁政權下,他們比我們更清楚。在秘密地參與六四活動的內地同學,他們對祖國的關心和痛惜絕不會比我們少。在香港的生活經驗,不像內地後的資訊封閉和言論限制,我們的確能(本地和內地的同學)更自由、更開放地認識國情,了解中國面對的政治、經濟環境等社會問題,並有空間去討論國家的民主發展。

總結:「擦邊球」的可能性

    筆者慶幸能代表嶺南編委會與內地多所大學的學生報私下開了一個兩地聯編會,這個交流的機會對本地和內地的同學也是十分難得。初時我們得知他們的學生報原來是共青團管轄(提供資源和審核)時無一不嘩然,很自然會聯想到編輯自主的問題。可是,當我們如火如荼地交流學生報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參與度時,例如如何揭示社會民主問題和討論社會議題、如何拉近大學生與社會的距離時、如何實踐編輯自主的精神,我們才了解他們常有「擦邊球」的境。在內地辦學生報的同學,讓我們看到縱使內地的編輯制度如何受限制,只要我們仍有熱誠,總能鑽空子,能智慧地和技巧地避過建制的審查,仍有打破困局的可能。至於怎樣能讓內地的同學在諮詢大會上「擦邊球」,能避過中聯辦的審查,又能在學生會裡和本地的同學一同學習和成長,那就要靠我們一起「私下」去尋求一些辦法了。

    其實,無論校方有怎麼的一套收多少內地生的政策,都不能改變我們(本地和內地的同學)確實是在同一個校園、同一個社區裡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們都擁有著一樣的權利,這種平等的權利是民主精神的核心,也是組成學生會、建立自治社會的必要條件。回到內地生參選學生會一事上,我們已經了解到學生會的獨特性(政治立場)如何排斥擁有內地生身份的同學的參與權。而吊詭的是,我們同時面對著要防範中共的滲透與「保護」內地生上庄的權利的看似兩難局面(dilemma)

    「斬腳趾避沙蟲」定或「中門大開」恐怕都不是大家認為有效的處理方法,再加上我們的情況仍未像現時社會的政治局面和仇視內地人的排外情緒那樣難解決。與其視之為困局,倒不如把它看成一個機會──迫使我們一起去思考和討論:「我們應如何令學生會開放給本地和內地的同學參與並互相學習、成長?」這個問題,不止是嶺南學生會、嶺南同學所要面對的情況,隨著本地各所大學增收內地生的數目,這是所有學生會和同學必然要梳理的問題。

最後,學生會作為一個推崇自由民主的公開組織,不同背景的同學都可在學生會選舉中享有參選、提名及投票的權利,這正彰顯了一個公平公開的民主選舉。而學生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亦須履行捍衛學生會持久的精神的義務,否則此等權利能否傳承下去將會不得而知。因此,我們希望同學能夠理解及支持學生會長久的價值與精神,用行動去使其傳承下去。

順帶一提,學生會的會員其實除了有本地和內地的同學外,還有國外的同學,他們看不懂學生會用中文書寫的文件和會章,可是,只要他們仍是學生會的會員(雖然他們的數目少),這個自治社群就不能對他們視而不見(invisible),我相信這個方向的討論會更徹底地審視學生會的民族性所造成的限制。只是因篇幅所限,唯有另文再論。



告急!!
嶺南學生會幹事會已多次出現缺庄的情況,本會希望本地的同學和內地的同學都可以思考上學生會庄一事,得知現時候選編委會已有足夠法定的的人數,他們在2月份再開始補選的事議。可是,自從候選內閣「燎聲」在上學期的諮詢日宣佈解散後,餘下的成員現正迫切地籌組新的候補內閣,現時他們只有6位同學,希望能可趕上在2月初補選的報名。



---載於第107期《嶺南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