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5月 06, 2012

休閒的下午伴著一個輕鬆的靈魂

週六,朋友們都離開了台中,逛大自然、看演唱會、吃小食
不知第幾個週未了,我又選擇留左此地
可能因為太累,可能想習慣台中的生活(2個多月,我對這個地方仍是很陌生)

花了整個下午在(台中的)藝術街
和台灣、內地朋友以社會學的角度討論三地政治狀態和關係
古去今來,左右對碰,當中原來有太多「美麗的誤會」

談起「六四」這件事,三地都有話兒
內地的朋友說得太對了,我們現在只看到內地的土共,並不理解現在的共產黨變了什麼模樣
有趣的一點是,他指內地有一批人在官僚系統之中,他們很有影響力,
可是,他們將中共的革命路線「保守主義化」,用這種意識去重新定義革命和社會主義路線,而他們最想要的是技術性地賺錢,什麼社會主義發展他們不太理會,蓋上社會主義的空殼只是為了保護自身的權力...
而這群人自然為了保障自身的權力,並穩定社會的對「共產黨=革命和社會主義」的幻想
又或者說,所有人都知道這是假大空
所以,他說,當我疑問為什麼有內地人說如果當年沒有鎮壓六四,中國那有這麼快的經濟發展,要從這種社會脈絡去理解。

這次對話也太fruitful了!
確實,對於香港搞行動的人來說,應該要補補課,於內地的上層建築和下層建築也是
相對於朋友選擇以沉默的回應和等待其自身的重建,我寧願做一個卑觀的行動者,也不願做一個保守的犬儒主義者。

然後獨自在街上逛逛,街上差不多都是特地來玩的人
情侶間、家人間、朋友間的歡笑與戲弄,看到得卻觸不及
然而,刻意隔離高興的情緒,才能換來一絲的冷靜,來解放我的感官和腦袋
這間書店雖然簡陋,門口連店名也沒但看門口的對聯這知道內涵勝於一切。 
入了一間佈置簡陋的書店,有銀機後有一個大的落地櫃,櫃頂寫著除了齊全的台灣本地出版的繁體中文的社會學書籍,還有很多內地的文史哲書,基本上,除了文學的書,其他的書名中的人名和作者名也聽過
執起一本由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1915-1980)子弟寫他的書,除了分析巴特的所有作品外,最讓我好奇的是作者寫了他由一個廿多歲的小伙子如何跟他師父巴特由認識到學習、交流學問、成長,甚至一起「生活」的事(花了整本書的四分一,七十多頁),除了描述了作者稱之為的「親密關係」,我還感興趣的當中有提及巴特跟FoucaultDeleuze的友誼,這段時間,我對Deleuze的東西都很敏感。
這本書名<羅蘭。巴特:寫作的職業>,2011年出版,作者是埃里克.馬爾蒂(Eric Marty),上海人民出版社。

然後執著這本書,飲著一杯濃厚的latte,在一間cafe待到晚上才回去。
羅蘭.巴特:寫作的職業,由他的親密弟子 Eric Marty  著的
這個休閒的下午,伴隋著一個自由和輕鬆的靈魂,
有時侯,還是一個人比較好...



p.s. 看了廿多頁, 一個初出矛蘆的廿多歲Marty傻乎乎的遇上當時已響譽法國的解構主義大師Barthes,還要盡得他真傳,這種師徒關係,怎不能jealo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